<div id="8yc40"></div><small id="8yc40"></small>
<small id="8yc40"><div id="8yc40"></div></small>
<div id="8yc40"></div><small id="8yc40"><button id="8yc40"></button></small>
<xmp id="8yc40"><div id="8yc40"></div>
<small id="8yc40"></small>
<xmp id="8yc40"><small id="8yc40"></small>
<div id="8yc40"></div><div id="8yc40"></div>

您好,歡迎登錄陜煤集團銅川礦業有限公司官網!

當前時間:
最新文章
公司要聞
當前位置: 首頁 - 銅煤新聞 - 公司要聞
銅煤故事征文 | 朱建鋒:我的礦山記憶
作者:朱建鋒   來源:玉華煤礦    發布日期:2022-08-10   點擊次數:
分享:



作為一名銅煤子弟,銅川礦區不但是我的父親母親戰斗的地方,也是我工作生活的地方。在與父母的多次交談中,聽著父母親對往昔礦區生活的講述,以及他們在銅川礦區生活的故事,不禁讓我對父母和他們那一代人的創業奮斗精神感慨不已、心生敬意。如今礦區發生的發展變化,也更讓我在歲月更替、時代變遷中,增強了作為一名銅煤礦工的自豪榮耀和責任擔當。

上世紀七十年代,父親剛參加工作,拖家帶口到了焦坪礦。初到礦山,舉目無親。為使全家人在礦上安下身,父親把焦坪露天二段的工友喊上,用三四天時間蓋起了兩間不到二十坪的土房,使我們有了棲身之所,也從此開啟了我們的礦山生活。當時家里有父親、母親和哥哥,到了八十年代初期,我在焦坪礦出生并逐漸長大。

回想往昔,我家于70年代在焦坪礦蓋起的土房子緊挨青龍山,背靠“二馬路”,距離露天二段不到兩里路,一放炮地動山搖,用報紙糊的頂棚,灰塵撲簌簌往下掉。父親是炮工,二段的炮都是他放的,看著一個小山頭都能崩掉,那種觀感沖擊很強烈,心中也是很驚訝和自豪的。

記憶里,父親天天上班,似乎沒有休過假,也從來沒有時間帶我們出去玩。當然,那時礦區的孩子都是“散養”的,那一輩的父母都很能吃苦,并以苦干為榮。

父親忙得顧不上家,我就去找母親。母親當時在家屬隊撿煤,一大塊煤壓到母親背上,頭都快挨著地上了??吹竭@種情景,年幼的我心里真是害怕極了,想著把她壓壞了可咋辦。但一群家屬隊的姨們,嘻嘻哈哈絲毫把這不當回事,嚷嚷著“不比男人差,還要比他們強”。當時礦區的家屬婦女確實強,白天干著各種活計,晚上回到家又洗洗涮涮,可謂十分的忙碌辛苦,但他們卻很堅強,共同與自家的男人撐起了生活的一片天。

當時父親有胃病,一疼一晚上,母親就照顧一晚上,第二天兩人還是照常上班。母親常說礦上的人都一樣“,誰家不困難,還不是咬咬牙就過來了”。但在生活的重壓下,母親和她的姐妹們很多人及至年老以后都因曾經的重體力勞動,有著手、腿關節變形等毛病??杉词惯@樣,她們卻從不喊苦叫累。

父母上班我上學。自打學前班第一天報名之后,認了學校門,就再沒有家長送過。上學放學就啃蒸饃,家里攢下了飯票,一個月父親能帶著哥哥和我去職工食堂改善一次伙食,在那個艱苦的年代,父親第一次帶我和哥哥一起到礦上職工食堂“吃大餐”的情景,雖然與現在相比根本就不算什么,但我至今依然記憶猶新。

遇到下雨天最高興,順著“二馬路”那深深的車轍撿廢鐵、撿“銅核”,廢鐵攢起來賣錢換糖吃。那時路上只有拉煤車,數量還不多,撿廢鐵“可遇而不可求”,攢一個月能賣幾毛錢。撿“銅核”也不知道能干啥,就知道有煤的地方就有它,裝了一兜子,高高興興回家,想著可以換糖吃,就喜不自勝。

最愛去“小街”逛游樂園,蘇式的電影院,節假日放煙火,過會街上熙熙攘攘,周末節假日孩子們自己去游樂園坐一次“登月火箭”,過年放一場《少林寺》《五郎八卦棍》,讓我和小伙伴們甚感高興。后來才得知,電影院、游樂園是叫焦坪煤礦俱樂部,長大后上網一查,可不得了啊,焦坪俱樂部在八十年代就是“全國煤礦系統先進俱樂部”,曾經被全國總工會命名為“職工的學校和樂園”榮譽稱號。

生活在那時的焦坪礦是很自豪的,因為當時的焦坪礦是銅川礦務局的臺柱子礦,七十年代就達到了年產百萬噸,養活了職工家屬和周邊群眾幾萬人。如今在“轉播站”的山上,仍矗立著一座索道混凝土墩子,它見證了自五十年代焦坪多個露天礦連續放出全國煤礦“衛星”,書寫輝煌的一頁。

我所熟知的焦坪人,都是與父母一樣的普通礦工家庭,吃苦耐勞的樂天派。當時太小還不知道,焦坪礦出了一位名人“蕉萍”(姚筱舟),他創作的《唱支山歌給黨聽》就誕生在銅川礦區的焦坪煤礦。在這里工作生活過的還有出席黨的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汪廣平,出席共青團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劉俊才等先進模范人物。

我的父母曾與這么多“大人物”并肩戰斗在礦山,但詢問起來,他們總是寥寥幾句話,“認識、知道,都是每天上班,從苦日子里過來的,他們都能吃苦、講實干,干活不惜力,當時的人都這樣,沒啥特別的”,然后就告誡我“生活不易,必須要吃苦才能把日子過好,只要肯吃苦,就沒有過不去的坎”。在他們口中有的只是最普通的勞動者的樸素話語,很少有高大上的豪言壯語。多年以后,我才真正理解了這些話中的道理。

當時,焦坪有兩所小學、兩所初中和一所高中,一個年級五六個班。為了生計父母每天都很忙,對我們除了給吃飽,其他基本上是管不上的。等我上了初中,記得最大的就是伙食改善了,可以天天吃干吃面、泡方便面,還能搭上一根火腿腸,百吃不厭。我也終于長大了,成為了家里的勞力,天天到三百米外的水泵房去擔水,晃晃悠悠擔了兩年,后來家里通上了自來水,也就不用再挑水了。當時由于礦上人多,擔水有的要排隊很長時間,有的還要跑到幾公里外的南塔去擔水。

除了擔水,礦區的男娃女娃長大了還要肩負起拾煤的任務,路邊撿就攢著,推著比自己好高的二八大杠馱著三袋煤,搖搖晃晃朝家走,不敢停,停下就起不了步。家里都燒煤,礦上生產煤,童年到青少年,記憶里不是灰色就是黑色。

九十年代后期,由于資源枯竭,焦坪礦關閉,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這時我已外出求學。再后來,焦坪礦附近有了銅川礦區的新煤礦“玉華大井”。上學畢業后,我于2009年到玉華礦參加工作,成了一名新時代的銅煤礦工。下井六年,疲累的每天下班在房里躺下,連續很長時間每天只睡幾個小時。腦子里只有“苦干”勉力支撐,“大窩子”鐵锨揮舞一個班不歇氣,手上滿都是老繭,但這也錘煉了自己吃苦耐勞的品質。父親退休,母親年老,想要改變生活,只能靠自己,也只能靠苦干,我暗下決心一定要干出個樣子來。

有了穩定收入,一萬元買了一套鐵路邊的老舊單元房,圓了住樓房的夢。我也從雜工干到了電鉗工,收入上來了,井下的活也適應了,感覺不那么苦了。再后來,結婚生子,城里也有了房安了家,生活一天天好起來。

再后來,我干起了宣傳工作?,F在下井看著新一代的銅煤玉華礦工用著智能綜采、快掘機,不用一锨锨攉煤了,住的都是礦上的公寓標間,很為他們高興。再后來礦上不斷加快智能化建設步伐,生產效率提高了,勞動強度降低了,礦井效益節節高,環境面貌日日新,生活一天更比一天好,真是慶幸我們趕上了好時候。

企業發展、礦山興旺,父母安康,生活美好。作為新一代的銅煤礦工,我們要繼續朝前走,依靠與企業共成長、與礦山共進步,不斷在銅煤奮進之路上,將我們的家園建設的更加生機盎然、和諧美好。


責任編輯:彥榮 編輯:藍圖


上一條:黨代會專欄 | 站在新起點 奮進新征程—寫在公司第二次黨代會即將召開之際
下一條:公司職工石磊被授予“陜西省技術能手”稱號

打印】    【收藏返回首頁 關閉窗口

相關文章
讀取內容中,請等待...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精品网314
<div id="8yc40"></div><small id="8yc40"></small>
<small id="8yc40"><div id="8yc40"></div></small>
<div id="8yc40"></div><small id="8yc40"><button id="8yc40"></button></small>
<xmp id="8yc40"><div id="8yc40"></div>
<small id="8yc40"></small>
<xmp id="8yc40"><small id="8yc40"></small>
<div id="8yc40"></div><div id="8yc40"></div>